新质生产力核心产业形态的类型、特征及其培育

来源于:火狐电竞app下载 日期:2024-04-19 17:31:48 浏览:21次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催生的一种先进生产力质态,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新质生产力转变为综合国力,最终都要通过产业形态的实体经济来实现,形成实体经济为主体、制造业为重心的新质生产力核心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第一,战略性的新兴起的产业。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内涵的移动通信第五代(5G)、第六代(6G)、集成电路、基础器件、能源电子、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电子设备制造;大数据、物联网、算力、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新兴数字软件;光伏、风力、氢能、核聚变、特高压交直流等新能源产业;先进石化化工材料、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及稀土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制品和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超导材料、智能仿生、液态金属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工业机器人、数字控制机床、农机、工程机械、医疗、智能检测等高端装备产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产业。

  第二,前瞻性的未来产业。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9大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未来发展标志,也是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占领这些制高点,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抢占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先机。以量子科技产业为例,这是一个重大颠覆性创新的潜在领域,有望成为中国在全球科学技术产业中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的重要核心技术,并将催生出一批0到1的新质生产力,而且产业链长,衍生出的赛道多,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金融、量子计算教育、量子芯片生产等,一旦量子计算机投入商业化应用,强大算力能够迅速开发新药,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金融分析、新材料研发、石油勘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需要超大计算量的难题,全都可以由量子计算机又快又好地完成。

  第三,高的附加价值的新服务业。以制造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新服务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产业形态。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1/3,与欧洲、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也与中国工业规模、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一的地位不相称。因此,格外的重视用新质生产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新服务业势在必行。

  新质生产力作为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形成的聚合体,是在传统生产力水平上质的跃升,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的效应不是普通的科学技术进步、边际上的改进,而是颠覆性的创新、指数型增长。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核心产业形态的最核心、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新”。

  一是颠覆性创新发现。新质生产力催生的产业形态是从0到1、从无到有的对自然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律新的理解、新的发现,诸如量子科学、脑科学、生命科学中一系列新的发现,使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自然规律的认知以及人自身的认知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正是颠覆性、创造性的发现,改变了传统的依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大量投入的水平型、数量型的扩张模式,通过内生的驱动力,形成全新的产品、生产资料、零部件和原材料,扩展了人类可通过的生产要素范围,使产业体系、增长动力、发展质量实现转型升级换代。

  二是新颖的技术路线。新质生产力催生的产业形态在原理、路径等方面完全不同于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路线,能够对原有的工艺、技术方案进行替代,带来产品架构、商业模式、应用场景的相应改变,产业链条的环节构成与链条不同环节的地理空间分布出现重大改变,以全新的产品或服务满足已有的市场需求或者创造全新的市场需求。

  三是变革的新生产工具和新生产要素。新质生产力催生的产业形态大量使用新的生成工具,新生产工具的革新带来了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在劳动力、资本、能源等传统要素的基础上,数据成为战略性要素,慢慢地加强的算法和算力使得对海量数据的传输、存储、处理、利用成为可能,数据进入生产函数,成为新的劳动对象,并通过与生产工具的高效结合,逐步的提升劳动者的数字素养、数字技能,实现生产力的巨大跃迁,生产函数发生了新的变化,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效应会产生新的交叉组合和融合裂变。

  四是成果的高质量、数字化、绿色化。新一代数字技术迅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元宇宙、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并向广泛的产业部门全方位渗透、融合,赋予新质生产力数字化的时代属性,并在不远的将来释放出推动经济稳步的增长的力量,生产出慢慢的变多的高质量产品、设备和场景,不仅生产效率高、成本低,而且附加值高、产业链长、对环境的影响小。数字要素的大量使用,大幅度减少了化石能源的使用,为“双碳”战略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推动新能源技术、节能技术、碳捕集、碳封存技术等低碳技术的突破,打造低碳化的能源系统、生产系统、消费系统,实现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低碳化。

  第一,处理好新质生产力核心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五大关系。一是处理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二是处理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之间的关系,充分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三是处理好新质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发挥科学技术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多管齐下培育新型劳动者、创造新型生产工具、拓展新的劳动对象,促进新质生产力诸要素实现高效协同匹配;四是处理好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之间的关系,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协同共进,在开放环境下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用好全世界创新资源,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五是处理好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一手抓培育壮大新兴起的产业和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一手抓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第二,培育新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新型劳动者队伍。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有效贯通、融合发展,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激发劳动者的创造力和能动性,打造新质生产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和后劲。

  第三,创造新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更高技术上的含金量的劳动资料。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整合科学技术创新资源,集聚各方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造更多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硬科技”,推动劳动资料迭代升级。

  第四,拓展新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为重点,拓展劳动对象的种类和形态,不断开辟生产活动的新领域新赛道,夯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基础,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强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等未来产业的统筹谋划与孵化探索。

  第五,加快新质生产力新产业形态的标准化研制。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起的产业,以及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的标准,进行系统研究、制定、实施,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新产业形态标准的国际化,掌握制定国际标准的主导权,使标准更能体现我国新质生产力新产业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特色,通过将中国标准直接转化国际标准,或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再转化成中国标准,让中国标准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以新质生产力标准提高国际市场的进入门槛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百年民生思想发展史”(18ZDA012)的阶段性成果

版权所有©2015 火狐电竞app下载 沪ICP备13035928号-3